1934年,周镐被捕,负责审讯他的,是他的旧友,旧友支开手下,对周镐说:“只要你加入军统,往事一笔勾销,如何?”
周镐,1910年出生在湖北罗田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家里靠租种田地和卖柴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父母咬牙供他读私塾,他也争气,14岁考进武汉的成呈中学。那时候,武汉的街头还满是洋车和叫卖声,学校操场尘土飞扬,学生们穿着粗布校服,课间常聊些国家大事。周镐成绩拔尖,书读得扎实,1927年中学毕业后,考进了桂系第四集团军的随营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这学校后来改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他本想学点真本事,将来为国效力,可没想到,学校里除了教战术,还塞满了“蒋化”教育,逼着学生对蒋介石表忠心。周镐受过民主思想的熏陶,觉得这套做法太离谱,在一次测验里写了些批评独裁的话,结果被教官揪出来,以“思想不纯”为由开除了。
没了学籍,周镐没灰心,通过同乡介绍,投奔了蔡廷锴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这支部队里很多人跟他一样,对蒋介石的独裁作风不买账。1932年淞沪会战,十九路军跟日军硬碰硬打了一仗,周镐跟着部队上了前线,亲眼见识了战争的残酷。次年,蒋介石命令十九路军去福建“剿共”,蔡廷锴和蒋光鼐却看透了内战的荒唐,干脆发动了“福建事变”,公开反蒋,想建一个反独裁的政权。周镐也加入了这场行动,帮着跑腿、传消息。可惜,十九路军势单力薄,事变没多久就失败了,部队被解散,番号也被取消。周镐没了去处,只好打算回老家罗田,琢磨着下一步怎么办。
1934年,周镐在汉江关被国民党宪兵抓了。抓他的理由是“参加叛乱”,因为他跟福建事变扯上了关系。审讯他的军官叫李泽民,是军校时的老同学,关系还不错。李泽民私下支开手下,劝周镐加入复兴社,也就是后来的军统,说只要干了这个,之前的事都能抹平。周镐知道复兴社是戴笠搞的特务组织,专干监视、暗杀的勾当,名声臭得很。可他当时被逼到绝路上,拒绝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思来想去,只好点头答应,进了复兴社。从这天起,他开始了十多年的特务生涯。
周镐脑子活,办事利索,很快就得了戴笠的赏识。他干活小心仔细,情报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军衔也蹭蹭往上涨,最后混到了军统少将。抗战期间,他被派到南京,表面上是跟汪伪政权的人打交道,实际暗地里搜集情报。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奉命接管汪伪的报社、银行和仓库,还抓了不少汉奸,动作快狠准。

曾扩情那年已经五十五岁,西南战局崩溃在即,胡宗南亲自托人送来黄金和银元,让他赶紧逃去台湾,他却犹豫了,听信了一个老友的话,说可以向刘伯承“求情”,留在大陆不会出事。
没几天,他剃光头躲进寺庙,自称“已出家”,结果还是被解放军揪了出来,这一出逃命不逃的戏,从此拉开了他人生最后一幕的真正转折。
曾扩情1895年生在四川威远,土生土长的川人,到1925年,他已经30岁,本是晚年才读书的年纪,却一头扎进了风云变幻的黄埔军校,成了第一期学员。
按岁数算,他比谁都大,学员们叫他“扩大哥”,他是个聪明人,读书快,军政课也学得扎实,入学没多久就坐到了第二名的位置。
那时的黄埔,可不比后来,一期里出了不少人物:周恩来、胡宗南、蒋先云,个个后来都成了风云人物。
当年在广州,蒋介石手握实权,黄埔是他拉拢势力的重要武器,曾扩情在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0师政治部主任,虽不在军职上,但权不小。
他一度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常为同窗中的共产党人说情包庇,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同年,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借机清党,曾扩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做出抉择。
他选择靠拢蒋介石,甚至亲自给蒋写信表忠心,蒋很快回信,夸他识大体,消息传出后,蒋在政坛上公开讲了一句狠话:“反对曾扩情,就是反对我。”
就这样,曾扩情靠这一封“效忠信”,不仅躲过了一劫,还成了蒋身边的亲信,被列为复兴社“十三太保”之首。
1932年,他干脆亲自组建了复兴社,这是一个表面上是青年组织,实则充当特务系统的政治工具。
他抓黄埔系、安插亲信,在政界军界之间周旋,为蒋收拢了不少人心,当时的黄埔同学会,也是在他手里一手打理,风头一时无两。
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带队搞对日情报战,四川那边,他几乎说得上话的人,没几个能摆得平他。
可惜树大招风,1936年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宣布扣押蒋介石,曾扩情当时奉命出面协调,帮张起草声明。
但事后这事被蒋知晓,龙颜大怒,将他关进大牢,若不是胡宗南出面保释,估计出不来了。
西安事变之后,他虽然没被明说罢官,但实际已被边缘化,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他被调任四川军委会政治部主任,位置不算高,事情也不多,算是被“挂起来”了。
1949年,局势急转直下,解放军南下进逼成都,胡宗南这时找到他,说老弟你在这儿是等死,还是想活命?我安排了飞机、黄金、银元,只要你愿意,今晚就能飞去台湾。

1948年,蒋介石的心腹康泽被俘,全国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并要求将康泽处死。毛泽东同志得知后,立刻下令道:不能杀,马上把人送到我这里……
康泽这人,1904年生在四川安岳一个穷苦农民家,早年丧父,全靠母亲拉扯大。他小时候就聪明,靠亲戚资助读了书,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第三期。那时候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他加入右派团体,很快就入了蒋介石的眼。毕业后,1926年他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结识了蒋经国这些人。但他不信马列,回国后直接建议蒋介石学苏联的特务制度来稳固政权。蒋介石觉得这主意靠谱,就让他当参谋啥的,一步步升上去。
1931年,他奉命组建南昌行营别动队,当少将总队长,在江西围剿共产党根据地时特别活跃,大肆抓捕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杀了不少人。这让他在国民党里名声大噪,和戴笠齐名,被叫“康戴二公”。他还参与创办中华复兴社,这是个特务组织的前身,帮蒋介石控制黄埔系势力。1934年,他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班主任,继续推行蒋的“新生活运动”。
1935年,他率队进四川,帮蒋渗透西南,拉拢地方军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升到三青团中央组织部长,还兼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厅长,权力挺大。1945年,他当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被派去美国考察。抗战胜利后,他回国,但和蒋经国争三青团领导权,渐渐失宠。1947年,蒋介石任命他为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驻守襄阳,这其实是把他调离南京,避免内部斗。
话说回来,康泽到襄阳后,手下部队主要是川军杂牌,战斗力一般。他拖拖拉拉到1948年2月才上任,蒋介石许诺给他几个师,但实际调不动。襄阳这地方,自古兵家必争,三面汉江环绕,易守难攻。康泽以为能守住,布置了碉堡和化学迫击炮。可中原野战军刘伯承指挥,王宏坤和王近山带队,1948年7月发起襄樊战役。先打老河口和谷城,陕南十二旅断敌退路,两天就拿下。康泽赶紧调回163旅,信心主要靠地利。但解放军不从南面虎头山攻,转而从西面狭窄通道打。
7月9日,第十七旅攻琵琶山,11日拿真武山,13日占铁佛寺,14日控制西门石桥。这叫“刀劈三关”,直接威胁襄阳西门。康泽遵蒋介石电令,收缩兵力到城内,郭勋祺统一指挥城防。15日晚,总攻开始,炮击轰开西墙缺口,第十七旅突入,第十六旅纵深,第十八旅从东门攻司令部。
16日晨,康泽见城池失守,下令重赏守军,但士兵士气低落。残部退碉楼顽抗,一颗手榴弹炸伤康泽头部,第十八旅活捉他。

1932年,复兴社组建,蒋介石自任社长,骨干为“十三太保”。这十三人中,真正的台柱子只有四人,戴笠是其中唯一没有当过书记长的特殊存在。
1932年,中国乱成一锅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国民政府压力山大。蒋介石虽然坐稳了头把交椅,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得跟宫斗剧似的,外有强敌,内有对手,他得想办法稳住局面。于是,他搞了个秘密组织——复兴社。这玩意儿表面上喊着“复兴中华民族”,听着挺高大上,其实就是个工具,用来对付共产主义、收拾政敌、搞情报,帮蒋介石把权力攥得更紧。
复兴社的架构也挺有意思,分三层。核心是“力行社”,也就是“十三太保”这帮人,负责拍板决策;中间是“革命同志会”,拉拢些官员和知识分子;最外边是“忠义救国会”,跟社会各界搭上线。这设计就像个大网,能渗透到各处,情报、行动一把抓。蒋介石还学了点洋派头,参考意大利黑衫党和德国褐衫党,弄得有点法西斯那味儿。
复兴社的核心是“十三太保”,这帮人多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名单是这样的: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戴笠、刘健群、桂永清、滕杰、郑介民、梁干乔、萧赞育、潘佑强、胡宗南、葛武棨。听着挺唬人,但其实真正顶梁柱的就四个: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和戴笠。
这四个人各有绝活儿,缺一不可。贺衷寒、邓文仪、康泽都当过书记长,管组织运转,戴笠却没这个头衔,只干特务这块,直接跟蒋介石汇报。
戴笠这人,真是个异类。其他三个台柱子都当过书记长,戴笠没有,但他地位一点不低,甚至更得蒋介石信任。为啥?他靠的是情报这把刀和对蒋介石的死忠。
戴笠出身穷,1926年才进黄埔六期,念书时就给蒋介石当眼线,盯着学校里的共产主义动静。毕业后混北伐军,干情报活儿,1928年自己搞了个“秘密调查组”,专门给蒋介石挖消息。到了1932年,他被任命为复兴社特务处处长,带着一帮人搞特工网络,在上海、南京设据点,训练手下,盯着政敌、日本间谍和共产主义者。他手段狠,情报准,很快就成了蒋介石离不开的人。
书记长管组织,戴笠管特务,直接对蒋介石负责,不用跟别人掺和,自己说了算。1932年夏天,他的手下在上海抓了一批反对派,震慑力十足,复兴社的名头也更响了。戴笠不靠头衔,靠实打实的成绩,硬是站稳了脚跟。
复兴社一成立就忙活开了,三管齐下。邓文仪搞宣传,报纸演讲把蒋介石捧得高高的;康泽跑基层,建分支,拉拢年轻人;戴笠的特务网暗地里干掉政敌,收集情报,保蒋介石安全。

1956年,妻子向影心为肝癌晚期的毛人凤配了几副草药,毛人凤满怀希望地服用,可喝下后没多久,他就开始上吐下泻,捂着肚子摔在了地上……
毛人凤这人,1898年出生在浙江江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小时候挺聪明,爱读书。1911年,他在江山县文溪小学认识了戴笠,俩人混得挺熟,后来还一块儿参加了辛亥革命后的“青年会”。1914年,袁世凯搞独裁,他改名叫“人凤”,想翻身做人上人。1915年,他考进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跟戴笠又成了同学,后来上了上海沪江大学,1925年毕业后回老家当了几年教书匠。
不过,毛人凤不甘心一辈子教书。1925年,他考进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可惜因为身体不好加上家里有事,半途退学了。之后他在政府机关混了八年,当过秘书长,攒了不少经验。1935年,他哥哥毛万里把他介绍进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在武汉给戴笠干活,从此走上了特务这条路。
1937年,复兴社特务处改成军统局,毛人凤当上机要秘书,地位慢慢爬了上来。淞沪会战时,他跟戴笠去上海搞情报,还帮着弄了个“苏浙别动队”,想暗杀日本间谍,虽然没成,但也算露了脸。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死了,毛人凤接了他的位,当上军统局局长。1947年,军统改成国防部保密局,他还是局长,手握大权。
1949年,国民党不行了,他跟着蒋介石跑去台湾,继续干保密局局长。到了台湾,他主要忙着对付共产党,搞了不少间谍活动和暗杀计划。比如1949年,他想在南苑机场炸死毛泽东,没搞成;1955年又弄了个“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想干掉周恩来,也失败了。这些事让他在国民党内部名声挺大,但也树敌不少。
毛人凤这人,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他在军统干了那么多年,手上沾了不少血,镇压共产党时手段特别残忍。到了晚年,他身体垮了,肝癌找上门,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走路都费劲。可谁也没想到,他最后会栽在几副草药上。
1956年,毛人凤的肝癌已经到晚期,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几个月。家里乱成一团,他老婆向影心急得不行,四处找办法。她听人说有个江湖郎中很厉害,能治绝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请来了。这郎中五十来岁,穿得破破烂烂,背着个药箱,拍胸脯说自己的秘方能救命。家里人劝不住,向影心铁了心要试试。
这郎中在毛家熬了几天药,用些草根树皮之类的东西,弄出一碗黑乎乎的药汁,闻着就怪怪的。11月14那天,毛人凤躺在家里,已经虚弱得不行了。向影心硬是让他把药喝下去,说这是最后的希望。

文章配图

1932年,18岁的沈醉想加入“复兴社”,姐夫余乐醒告诉他:“加入了就不能任意退出,不能擅自结婚,并且要严守秘密,对父母、妻儿、朋友都不能泄露分毫……”

1932年3月成立的复兴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特殊组织。

这个由蒋介石亲任社长、戴笠执掌特务处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

在复兴社初创期加入的沈醉,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从热血青年到军统要员再到改造新生的跌宕人生。

长沙文艺中学的退学事件成为沈醉人生的转折点。

被开除的十八岁少年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怀揣着对革命的模糊向往登上开往上海的客轮。

他只知道姐夫余乐醒是北伐时期的英雄,却不清楚这位曾留学法苏的进步青年,早已成为复兴社上海特区的情报头子。

余乐醒看着妻弟充满期待的眼神,内心陷入两难。

他既想保护这个单纯的青年,又难拒组织发展新血的需要。

最终开出的三个条件——终身效忠、婚配受限、守口如瓶——反而激起了少年人的叛逆心理。

三天考虑期未满,沈醉便迫不及待地在入社申请表上签下姓名,从此踏上与初衷背道而驰的道路。

初入组织的沈醉只是个跑腿送信的联络员,化名陈沧穿梭在上海滩的街巷之间。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32年夏天,余乐醒突然派他给杭州的戴笠送密函。

这个看似平常的差事,让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直接站到了特务头子面前。

戴笠反常的亲切态度和百元重赏,为沈醉日后的飞黄腾达埋下伏笔。

1933年5月的押送任务彻底改变了沈醉的命运轨迹。

当余乐醒设计让徐昭俊自投罗网时,二十岁不到的沈醉还不知这是姐夫与戴笠联手布下的棋局。

南京之行后,这个连枪都握不稳的青年竟接掌了法租界情报组,开启了他火箭般的晋升之路。

1942年晋升军统总务处少将处长时,刚满二十八岁的沈醉已成为戴笠最信任的臂膀。

他独创的

1934年,周镐因为“参加叛乱”被国民党宪兵押到了审讯室,来审讯他的竟然是多年的旧友,朋友一进审讯室就将周围的所有人支开,周镐不知道他葫芦卖的什么药:“想做什么就直接点”。
1934年那会儿,周镐因为被说成是“闹事”的,就被国民党的宪兵给抓起来,带到了审讯的地方。你猜怎么着?来审他的是他好多年前的老朋友。
也是在1934年,福建那边的事变被国民党给平息了,周镐和他的战友们在逃跑的路上被抓了。那时候,国共两边打得正凶呢,国民党政府只要发现谁有点“叛变”的嫌疑,就绝不放过。复兴社啊,就是军统还没改名前的叫法,它是国民党的一个秘密组织,专门负责打听消息和抓间谍啥的。周镐被抓后,并没有遭罪,反而过得比其他囚犯舒坦多了。没过几天,他就被带到了审讯室。让他吃惊的是,审讯他的人竟是多年好友。好友一进门,就把其他人都打发走了。周镐心里直犯嘀咕:“有啥事就直接说吧。”
好友也不拐弯抹角:“加入我们复兴社吧,你是军校出来的,在这儿,你的本事才能派上用场。”周镐一听就懂了,这是个打进国民党内部的好机会。复兴社里都是国民党的军事高手,还藏着好多机密呢。为了革命,他决定先不管那么多,答应了好友的邀请。进了复兴社,周镐每天都得接受超严格的训练,好在他是当过兵的,很快就表现得很出色。但他不敢大意,因为周围都是训练有素的特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发现。不过,他还是想办法给党组织送了些重要的消息。
过了俩月,有几个特务说周镐跟共产党有勾结,他就被关起来了。国民党查了查,没找到啥真凭实据,但他在复兴社里还是被人猜来猜去。好在后来他遇到了军统的大人物周伟龙,事情才有了转机。周伟龙给他介绍了戴笠,戴笠也挺看重他,给了他不少重要任务。
从1936年开始,周镐就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继续给中共送情报。他还和徐楚光成了好朋友,巧妙地躲过了国民党的怀疑。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镐被派去处理汪伪政权的事,趁机抓了不少国民党的骨干特务。这下国民党高层开始怀疑他了,连戴笠都不信任他了,下令把他关了起来。戴笠太忙了,所以调查进行得很慢,最后还因为飞机出事故而停了下来。这样,周镐就恢复了自由,他又和徐楚光一起继续送情报。可没想到,徐楚光被抓了,连带着周镐的真实身份也暴露了。在监狱里,周镐受尽了折磨,但他死活都不肯说出一丁点儿信息。最后,国民党决定要枪毙他。
周镐做卧底的日子就这么完了,但他一直都很坚定。

《孤舟》:周知非在吹牛吧!中统真比军统还厉害?

翁太是张海沫的表嫂,其实这只是她的掩饰身份,她的真实身份是徐恩曾麾下中统第一女杀手,而且还是同样出身中统的周知非的初恋情人,两人有过一段感情,后来周知非投靠了汪伪政府,翁太则是跟着徐恩曾回到了重庆。

翁太此番到苏州,以泉水的代号约周知非在寒山寺见面(泉水这个代号只有周知非和他最信任的小弟连晋海知道),出于谨慎周知非没有露面,而是让连晋海代替他和泉水见面。

事后连晋海担心和泉水私下见面会被苏州特工站副站长黄心斋和日本顾问近藤利男知道,周知非不屑一顾地说像黄心斋这种军统出身的人抓不住中统把柄的,连晋海也附和说论搞特务工作,戴笠他们军统还得是咱们中统的徒弟!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初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当时专职情报的除了党务调查科之外还有军统系统的参谋本部第二厅,至于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的特务处一直要到1931年才成立,所以连晋海说军统是中统的徒弟也勉强说得过去。

中统和军统互相看不起,所以中统出身的周知非一直排挤军统出身的黄心斋,但要说中统比军统厉害那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戴笠第一个不答应!

浅井寿把谢念慈吊在高处,绳子一放她就得摔死,

谢峻安被逼跪下,浅井寿说他早就在叛徒名单里了,

梁朔骂谢峻安是叛徒,陆西间却拿枪指向梁朔,师徒反目了,

浅井寿拿枪对着谢峻安,逼他跪,谢峻安立刻照做,念慈还以为叔叔是为她跪的,

浅井寿嘲笑他们,说谢峻安是复兴社元老却上了名单,

梁朔气疯了,直接指责谢峻安,陆西间突然调转枪口,问梁朔是不是想取代他,

浅井寿正得意看戏,梁朔和陆西间同时开枪杀了他,

浅井寿倒下前,一枪打死了谢峻安,

念慈马上从高空坠落,梁朔冲过去拉绳子,可绳子断了,他眼睁睁看着念慈掉下去,

《潜渊》是部热门谍战剧,复兴社在剧中代表一个特工组织,谢峻安作为领袖,一直以刚正不阿的形象出现,

浅井寿是反派角色,常玩心理战,名单事件暗示内部叛变是剧情核心冲突,

这种设定源于历史谍战题材,忠诚与背叛是永恒主题,

这场戏的反转太密集了,浅井寿的揭露像炸弹,瞬间炸碎所有信任,

谢峻安的叛徒身份让人倒吸凉气,一个英雄形象轰然倒塌,

梁朔和陆西间的行动出人意料,表面反目实为联手,却救不了关键人物,

念慈的坠落留下巨大悬念,观众心都揪紧了,

编剧在人性灰度上拿捏精准,没有绝对的黑白,只有乱世中的挣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