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起初是人民东路跳蚤市场的常客,对那里的书籍还是有所了解的,我除了买些旧的名著,还留意一些工具书,比如《植物分类志》、《花卉盆景养护》以及《本草纲目》、《伤寒论杂病论证》等,后来义妹热衷中医学类书籍,我建议她在此处买,比书店省了不少钱。后来我对书籍的收藏产生了疑虑(和电子书风行无关),不管是新书还是旧书一概少买或不买,就不再光顾那里,其原因我会在以后的文字里说明。
我不买旧书,但是对它的关注还是有的,同时保留兴趣的,还有文房用品。古墨或者旧墨使用价值不高,除非用来造假,否则使用起来不如墨汁顺当。有一个程姓古玩商(和盗墓有无关联我不知道),托人送我两块古墨,说是盗墓所得真品,只为换我四尺八开小品一幅。我想了想就同意了。后来用放大镜看墨上雕刻的字和花纹,研究几次也不明就里,转托给别人鉴定又不知所终——扯远了。
还说跳蚤市场的事,有一次我见到一对镇纸,是乌木,镶嵌有一对黄蜡石雕刻的虎,要价一千六百元。我知道这工艺是七十八十年代的,现在绝无仅有,于是同摊主还价,大概还到千元左右还能松动的时候,我来了个电话。既躲不开又挂不掉地啰嗦了二十多分钟,我再回现场,镇纸已经被另一个行家八百买走了。虽然公平价格可以放在五六百上,但是物以稀为贵,此类工艺已然消逝,贵些也是情有可原的。我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这行家一直在旁边观瞧,后来及时出手,让我爱物的心碎了一地!
红尘无常,人有聚散,物亦如此,故而难免彷徨。不过话说回来,这对镇纸于我,其实也是无缘。

——节选自李贺散文《再说跳蚤市场》

文章配图

十年前做手工,普通手工者进场可以轻松来利润,现在做手工的太多了,不太干干了。现在的手工做的好的比以前好像上了好几个台阶。

记得十年前刚接触玉石时,入手了一些练手的石头,琥珀蜜蜡,和田玉边角料,南红原石,金丝玉,黄蜡石,岫玉等买了一些,那时南红还没现在这么贵。蜜蜡那时比较火。

网上买了玉雕套餐在洗手间里就自己摸索着开工了,当时入的是吊磨机,找自己感兴趣得题材作品,做的做的是如图的小壶。那时上网人们还比较喜欢上论坛。开始做了四把小壶,制作过程发到论坛,一下卖了三把。记得当时卖一把是百十块米。

那时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晚上下班或者周末就不出门,在洗手间里磨石头,一坐几个小时,想想那段时光,还是挺美好的。

时过境迁,现在微商时代都已经过去了。
物以稀为贵,那时手工类做的少,其实也不少,还有个大环境背景就是很多传统做玉石的那时还不太懂互联网。

赶上那段市场及互联网缺口,就赚了一点米,那时感觉自己好像入行了,也能卖玉石了。

市场还是物以稀为贵,特别是文玩类,当大批人进来得时候,这个行业就不太好做了。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当个爱好还是可以玩的,当个爱好固然好,但每天要养家糊口,又没有时间玩爱好了。

人生啊,有时回忆一下也是不错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